近幾年來,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我國大多數城市的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,并呈逐年加劇趨勢。日益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利用功能,進一步加劇了缺水的矛盾,而且對城市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和人們的健康構成威脅。據專家測算,我國水污染對工業、農業、市政行業以及人民健康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400億元,因此,開展水質監測是不容忽視的。

水環境監測是對水體中各種污染物、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其變化趨勢進行監測和評價的過程。水監測的主要監測項目可以分為兩大類:一類是全面反映水質狀況的指標,如溫度、色度、濁度、pH值、導電性、懸浮物、溶解氧、化學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;另一類是酚、氰、砷、鉛、鉻、鎘、汞和有機農藥等有毒有害物質。除了上述監測項目外,為了客觀地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狀況,有時還需要測定流量和流量。
大家都知道,進行水質監測,肯定需要水質監測設備,它是一套通過對池水的pH、余氯、O3、ORP等探頭進行檢測,并將檢測值發送到水質監測/控制儀的系統,該系統通過自動報警、顯示、調整和控制相關設備來實現水質維護功能。
另外,對水質的監測方法主要有化學法、電化學法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、離子選擇電極法、離子色譜法、氣相色譜法、等離子體發射光譜等。在這些方法中,離子選擇電極法(定性、定量)、化學方法(重量法、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)在國內外水質常規監測中都得到廣泛應用。
鑒于我國部分地區水環境質量較差,水生態破壞嚴重,存在著許多環境隱患,為了切實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,保障國家水安全,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水環境保護政策。在政策的加持下,水質監測設備行業的需求將大幅增長。
政策性強的水質監測設備需求增加。
據悉,“十三五”期間,國家各有關部門針對水環境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,國家先后出臺了《水十條》、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、《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(2016-2020年)》、《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(2011-2020年)》、《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》、《國家“十三五”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方案》等法規,并提出要堅持節水優先,強化水資源管理,最大限度地控制水污染現狀。
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》提到,對城市黑臭水體進行全面整治,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,確保在3年左右的時間內,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明顯成效,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在《關于做好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的通知》中,對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的基本情況作了詳細規定,將促進環境監測儀器的銷售和高質量第三方運營服務的輸出。
《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》提到,到2020年底,長江流域國家控制的水質優良(達到或優于Ⅲ類)斷面比例達到85%以上,喪失使用功能(劣于V類)斷面比例不到2%,長江經濟帶國家控制的黑臭水體比例超過90%,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超過97%。
該政策的出臺,極大地推動了水環境治理工作,作為水環境治理的“指南針”,水質監測市場將率先發力,而水質監測設備則少不了??上攵S著環境質量標準的日益嚴格以及水生態系統修復、黑臭水體治理需求的持續旺盛,我國水質監測行業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。

市場帶動水質監測設備發展前景廣闊。
有資料顯示,我國水體污染日益嚴重,2018年全國的污水排放量達到750億噸。
除了70%的工業廢水和不到10%的生活污水經處理后排放外,其余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,造成水質嚴重惡化,其中化學需氧量、重金屬、砷、氰化物、揮發酚等污染物不斷增加,全國9萬5千公里河川中,有1萬9千公里被污染,1萬5千公里被嚴重污染,清江變濁,濁水變臭,魚蝦滅絕,觸目驚心。松花江、淮河、海河和遼河水系污染嚴重,86%的城市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,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巨大。

所以必須進行水環境治理。對水體進行水質監測,能及時掌握水質變化趨勢,掌握各階段水體環境保護工作的進展和具體情況,隨著環境治理的開展,水質監測的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,各類水體監測指標將進一步增加,水質監測儀器儀表也將趨于多樣化,專業儀器如各種重金屬監測儀、總有機碳分析儀等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。
另外,據業界預測,我國水質監測系統的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或將達到百億左右,到2025年將超過120億元人民幣,到2025將超過160億元人民幣,而隨著國家對水環境污染治理的決心加大市場需求,水質監測設備的前景十分廣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