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工業儀器儀表行業正處于變革與發展的關鍵節點,在政策扶持、技術進步、市場需求轉變等多重因素推動下,呈現出一系列新動態,也蘊藏著眾多發展機遇。
行業新動態
1、專利頻出,技術創新加速
7月16日,金融界消息顯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多項儀器儀表相關專利。廣州致遠儀器有限公司申請“OBC測試系統、方法、裝置、設備及存儲介質”專利,旨在解決新能源汽車OBC測試靈活性差、效率低的問題,通過靈活自動測試方案及腳本控制,實現自動化、高效率測試;北京廣利核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申請“一種電站智能定期T2試驗方法、裝置和系統”專利,基于用戶輸入信息控制客戶端與目標服務端連接,以控制站真實輸入數據做試驗,解決測試用例設計難、耗時久的難題;鑫琪(蘇州)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申請“一種工業智能化連續式配電柜電變量測量設備及其系統”專利,通過安裝組件將萬用表夾設在配電柜側壁,方便操作與檢測數值查看,可靈活升降且兼容性強。這些專利反映出企業在儀器儀表細分領域不斷深耕,努力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性能與應用便捷性。
2、市場規模持續擴張,新興領域需求旺盛
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,2024年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營業收入突破1.2萬億元,同比增長7.8%,2025年預計達1.3萬億元,2030年將突破2萬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(CAGR)達9.5%。其中,工業自動化儀表占比超35%,在新能源、半導體、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爆發式需求刺激下,科學儀器和測試測量設備需求也十分強勁。如光伏產業發展帶動檢測設備市場規模年增長超15%,新能源汽車領域對電池性能測試儀、電機參數測量儀等需求持續攀升,半導體制造過程中高精度的光刻檢測儀器、原子力顯微鏡等儀器儀表不可或缺,推動著行業市場規模穩步擴張。
3、智能化與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
在數字經濟時代,儀器儀表行業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。AI算法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,推動儀器儀表向自主診斷、自適應校準方向發展,2025年智能儀表滲透率達60%,實現設備預測性維護和遠程監控。傳感器網絡借助邊緣計算實時分析數據,減少對云端依賴,在工業生產中實現毫秒級響應,極大提升生產效率。工業互聯網與數字孿生技術興起,儀器儀表成為工業4.0核心節點,支持工廠數字孿生系統構建,通過仿真優化生產流程,在石油化工、汽車制造等行業應用前景廣闊;5G/6G等無線傳輸技術推動儀器遠程操控和數據共享,在能源、環保等領域廣泛應用,如遠程操控水質監測儀器、無人值守變電站中的電力儀表等。

發展機遇
1、政策紅利推動國產替代
國家層面出臺《儀器儀表行業“十四五”規劃建議》《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》等政策,明確要求2025年國產儀器采購比例提升至50%,部分省份禁止進口產品在公立機構招標,2024年財政部新增專項資金超50億元投向質譜儀、基因測序儀等“卡脖子”領域;地方層面,江蘇設立50億元儀器產業基金,廣東對采購國產設備企業給予15%稅收抵扣。在政策組合拳下,國產儀器儀表企業迎來國產替代黃金機遇期,有望打破國外企業在高端儀器領域長期壟斷局面,提升國產份額。
2、綠色低碳催生新需求
在全球碳中和目標引領下,碳排放監測儀器市場規模突破200億元,聚光科技高精度氣體檢測儀市占率提升至28%。智能電表、氣體檢測儀表等高效節能產品需求增長迅速,年復合增長率達12%。環保法規趨嚴,水質/空氣質量監測儀器在發展中國家(如中國、印度)污染治理領域需求大增。工業儀器儀表企業可圍繞綠色低碳方向,加大研發投入,開發低功耗設計、可回收材料制造的儀器儀表產品,滿足市場對環保、節能儀器的需求,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。
3、跨行業融合拓展應用場景

儀器儀表行業與醫療、新能源、智慧城市等多行業融合趨勢明顯。在醫療與生命科學領域,基因測序儀、智能醫療診斷設備受益于精準醫療發展,疫情后公共衛生監測需求常態化,為儀器儀表企業進入醫療檢測設備市場提供契機;新能源與儲能行業快速發展,光伏/風電設備檢測儀器、電池性能測試儀需求隨產業擴張而增長,企業可針對新能源產業特點研發專用儀器;在智慧城市與交通領域,智能交通傳感器、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成為智慧城市基建重要部分,為儀器儀表開辟新的應用場景,企業可通過與城市建設相關部門、企業合作,推廣產品應用。